Web3.0概念是谁提出的?
2006年前后,Web的发明人TimBernard-Lee爵士认为,目前互联网的局限在于,HTML是给人看的,没有元数据,不能被机器所理解。因此应该把数据赋予含义,开发出更智能、自动化程度更
2006年前后,Web 的发明人 Tim Bernard-Lee 爵士认为,目前互联网的局限在于,HTML 是给人看的,没有元数据,不能被机器所理解。因此应该把数据赋予含义,开发出更智能、自动化程度更高的互联网应用,从而实现 Web3.0,即语义网(Semantic Web)。但是大约2014年前后,Lee 爵士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发起了互联网大宪章运动,呼吁用户和从业者对互联网的未来进行广泛地讨论。

以太坊联创和 Polkadot 创始人 Gavin Wood 博士在 2014 年提出了全新的Web3.0 设想,并随后发起成了 Web3 基金会。他的理念是:Web3 是为让互联网更去中心化、可验证、安全而发起的一组广泛的运动和协议;Web3 愿景是实现无服务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即用户掌握自己身份、数据和命运的互联网;Web3 将启动新全球数字经济系统,创造新业务模式和新市场,打破平台垄断,推动广泛的、自下而上的创新。

纯白矩阵创始人吴啸在土耳其参加Web3.0线下活动。区块链不应变成由大公司掌控的工具澎湃科技:为何加入Web3.0领域,并游历各国?
吴啸:我在2017年年底入行Web3.0。那时候接触到了以太坊《谜恋猫》(Crypto Kitties)游戏,第一次发现可以应用分布式账本写程序,比如以太坊可以写图灵完备程序。那个时候以太坊上有各种各样的Dapp(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出现,包括加密名人、加密国家或者其他加密相关的奇奇怪怪的游戏,我就去玩这些游戏。在我们早期玩这些加密游戏时,大部分中国人是看不懂智能合约的,他们只会遵循一种类似于你先买的价格会比后买的价格要低的规则去玩,导致玩这些加密游戏的国人上来就会亏损。
后来出现了一些又懂技术又愿意去玩的人,这导致了一个现象——有一部分人盯着智能合约的地址,另外有一部分人盯着前后端的地址,然后一堆国人一起买,这相当于第一次反戈老外,他们称之为打老外,有点远征军的意思。
此后我就开始自己动手写代码了。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我发现它很新很有意思,每天都有新技术开发出来,这对于我们这些懂技术的小伙伴来说比较有优势。我们初期做了例如《细胞进化》、《最后的旅途》等一些区块链游戏,因为区块链游戏在那个年代没有那么火,我们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Web3.0的开发上。
我觉得我进入Web3.0这个行业,一个原因在于市场和机遇,其次是在这里收到了正反馈,虽然在上个周期Web3.0不火,但是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件自己能干的事情,当时我们设计的区块链游戏能获得Google、Facebook等各种各样的奖项,大约获得了四五百万奖金,这就是正反馈给我们的原动力。
其实早在2019年,整个行业处于熊市时,我们已经在向外迈步,跟海外互动了。我们曾前往旧金山GDC(游戏开发者大会)与国际舞台的开发者进行交流、去美国参加InfoComm (国际视听展)、去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会议与一些科学家进行交流、连线海外项目。那个时候其实很迷茫,我们就想看看国外是怎么样的。出去以后发现,其实那个时候整个国外的情况也是很悲观的,但我们还是会坚持对外交流,国外仍然有一批人相信区块链的原生力量,觉得在区块链上写各种各样的程序是对的,而不应该把它的Token单独抽掉、把它的激励层变掉,最终变成由国外的政府或者大公司掌控的工具。
在这些国家,Web3.0是他们明天的面包澎湃新闻2023-07-2008:20澎湃新闻2023-07-2008:20
·在底层自下而上发展的较穷苦国家,需要一个向上的通道。如果去做一些传统生意,年轻人根本就没有机会。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在做投资交易,也有一些是学习了Web3.0技

大佬们纷纷入场的Web3到底是什么
记得还是90年代,第一次接触到的网络。那时候只能用OCIQ,邮件,BBS,MUD这些工具。虽然现在看起很幼稚,但是当时认为这就是革命。现在的网络已经经历了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