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WEB视界-分享互联网热门产品和行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WEB开发 > 正文

WEB开发

Web3.0行业研究框架

1987web2024-01-11WEB开发261

文章大纲

  • Web3.0概念演进

    ·Web3.0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Web1.0-3.0发展概况

  • Web3.0技术发展

    ·Web3.0技术演进

    ·Web3.0底层技术架构

    ·Web3.0基础层发展情况

  • Web3.0应用场景

    ·Web3.0海外应用场景

    ·Web3.0国内应用场景

  • Web3.0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发展周期

    ·Web3.0发展趋势

Web3.0

Web3.0概念演进

Web3.0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Web3.0产生背景:因平衡互联效率和权益而生

Web1.0-2.0技术迭代遇瓶颈、经济模式单一, Web3.0可在技术、经济、治理等方面实现现有互联网瓶颈的突破,在保障用户身份和数据自主管理权的前提下,通过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加密通信等技术,在互联的效率和权益的公平之间取得平衡,并探索数据价值的发挥。相较于Web1.0和2.0, Web3.0在安全可信、智能自治、网络确定性、云网融合/算网一体以及泛在连接方面的实现程度加强。

图表1:Web1.0-3.0实现程度雷达图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发展历程:Web1.0至3.0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

Web1.0到3.0是从用户只读到用户拥有的过程。Web1.0是阅读式互联网,用户为信息的浏览者。Web2.0是可读可写互联网,用户既是浏览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Web3.0是去中心化的可获得价值互联网,用户既是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内容的拥有者,数据归用户所有,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资产和数据。

图表2:Web1.0-3.0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1.0-3.0发展概况

Web1.0发展概况:Web1.0定位门户互联网

Web1.0大约从1991年持续到2004年,定位为门户互联网,为中心化模式,网站信息通常以文本或图像的形式呈现,用户为内容消费者,被动接受网站提供的信息。代表企业有雅虎、谷歌、百度等。相关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等。

图表3:Web1.0示意图及概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2.0发展概况:Web2.0定位平台互联网

从2004年至今,都处于Web2.0时期,该时期定位平台互联网,为中心化模式。内容由用户创造,平台拥有。收益由平台分配。代表企业有谷歌、 Facebook、 Twitter等。相关核心技术包含大数据、云计算等。

图表4:Web2.0示意图及概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发展概况:Web3.0定位用户互联网

Web3.0概念于2014年提出,定位用户互联网,为去中心化模式。Web3.0是开源协议,但通过密码经济学集体所有;独立于传统组织,代码按规定执行;重视开源软件、用户对数据的所有权以及无许可访问,创造一个共同的身份和协作意识。代表应用有比特币、以太坊等。相关核心技术包括区块链等。

图表5:Web3.0示意图及概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发展概况:Web3.0拥有4项典型特征

Web3.0的典型特征包括去中心化、机器信任、创作经济和数字原生;经济特征包括创作者经济鼓励公建共享、分布式创新促进快速迭代、开放经济圈加速价值流动。

图表6:Web3.0典型特征与经济特征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发展概况:Web1.0-Web3.0的特征辨析

Web1.0- Web3.0 ,是互联网由网站互联网向用户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特征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去中心化,内容和收益的归属和分配,用户角色的变化以及身份模式的演变。

图表7:Web1.0-3.0特征辨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

Web3.0技术发展

Web3.0技术演进

Web3.0技术演进:多元迭代,区块链为核心

Web1.0- Web3.0 的技术演进,从硬件载体、计算、存储、网络、操作系统和交互技术方面迭代。最核心的部分是在Web3.0时代,进行区块链技术的革新,以及分布式计算、储存的突破等。

图表8:Web1.0-3.0技术演进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底层技术架构

Web3.0底层技术架构:四层架构,多元技术

Web3.0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基础层、软件层、交互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设施和网络层是Web3.0推进的关键。借助人工智能等相关软件以及可穿戴设备等交互终端, Web3.0可应用于金融、游戏等领域。

图表9:Web3.0底层技术架构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基础层发展情况

Web3.0基础层发展情况:整体多元技术多维发展

Web3.0的基础层的技术多样,其中关键的技术有区块链、隐私计算、分布式存储、 5G等。另外包括边缘计算、密码学、智能合约等技术。基础层的技术奠定了Web3.0产生及发展基本。

图表10:Web3.0基础层关键技术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基础层关键技术之区块链:处于3.0时代

区块链从1.0发展,经历了三代,目前正处于3.0时代。区块链1.0时代以比特币的出现为标志, 2.0时代以智能合约和以太坊的诞生为节点。区块链3.0是Web3.0的内核,可实现资产在区块链上的可追踪、可控制、可交易。目前多应用于金融等领域。

图表11:区块链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基础层关键技术之区块链:助力公开公平化

区块链作为Web3.0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底层架构也相对复杂,包括资源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通用层和应用层多层技术。其中,基于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发展,分为公有链和联盟链两大类,通过跨链系统传输。区块链技术为Web3.0提供更公平公开的参与方式,形成组织形式上的开放。

图表12:区块链技术框架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基础层关键技术之区块链:市场规模达65亿元

近年来,我国区块链市场发展迅速,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也逐渐增大。随着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规划领域的发展,我国区块链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30%。另依据中国信通院统计, 2022年API接口和门户仍是区块链主要接入方式,但数字钱包、浏览器和网关的接入程度较2021年有明显提升。

图表13:2019-2021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CCDI、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图表14:2021-2022年中国区块链主要接入方式统计(单位:%)

资料来源:CCDI、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基础层关键技术之区块链:未来突破跨链系统

区块链在Web3.0时代使得内容拥有者由Web2.0的平台变成了用户,且实现去中心化。但是,由于目前链与链之间独立,搭建安全、高效的跨链系统是未来区块链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另外,在数字可信化以及共享经济方面,区块链将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区块链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将逐渐完善。

图表15:中国区块链未来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基础层关键技术之隐私计算:为Web3.0护身符

隐私计算对应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计算过程、数据计算结果不同生命周期的技术分布不一。隐私计算是 Web3.0有关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Web3.0时代的护身符。在 Web3.0 时代,隐私计算通过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能提供的数据保护可涉及多个层面,如:基础区块链平台隐私保护、存储数据隐私(分布式存储)、用户私钥管理、匿名协议等多方面,以此来保证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可用不可见。

图表16:隐私计算生命周期及对应技术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基础层关键技术之隐私计算:发展潜力大

近年来,隐私计算技术和产业逐渐火热,被视为解决数据要素流通难题的关键技术。但目前对于市场规模暂形成普遍共识,但多家机构对于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预测未来规模将超百亿元。未来,隐私计算将在技术方面融合,应用也由传统场景延展至新兴场景,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图表17:各大机构中国隐私计算市场规模测算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等、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基础层关键技术之5G:三大优势助力价值互联网

5G网络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等优势,能够为Web3.0提供强大、快速、稳定的网络,提升运行效率。2019-2022年,我国5G基站建设由零迅速扩展到231.2万个,累计数量占全球的60%。2022年当年新增88.7万个5G基站。依据招投标项目信息, 5G基站的价格从25万/个下降至8万/个, 2021年市场规模在550亿元左右。

图表18:2019-2022年中国5G基站累计建设数量(单位:万个)

资料来源:工信部、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基础层关键技术之5G:用户规模超10亿

依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年报数据,我国5G用户累计数量从2020年3.23亿户上升至2022年11月的10.67亿户,突破10亿大关。未来,随着5G行业的发展,在AR方面的应用潜力将突破1500亿美元。

图表19:2020-2022年中国三大运营商5G累计用户规模(单位:亿户)

资料来源:三大运营商年报、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软件层发展情况

Web3.0软件层之AI:两者相辅相成,扩展应用

Web3.0与人工智能发展相辅相成。Web3.0时代,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更低的成本和更广的算力等优势。人工智能将不再限于专用场景,比如视频识别等,拓展至金融、数字藏品、虚拟人甚至组织形式,为Web3.0的应用拓展助力。

图表20:Web3.0对人工智能的影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图表21:人工智能在Web3.0的主要应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软件层之AI:未来规模或破万亿

依据中国信通院数据, 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4041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33.32%。未来,人工智能将不断探索新技术、深入传统行业、统筹治理和发展,另借助Web3.0发展的东风,在应用场景延展、技术突破等方面大放异彩。预计到2028年我国人工智能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图表22:2018-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交互层发展情况

Web3.0交互层之XR:连接虚拟和现实世界

XR指VR(虚拟现实) /AR(增强现实) /MR(融合现实)等相关技术,是下一代体验革命和计算平台、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的进阶,是算力、联接和显示的革命性升级。现有的XR终端是VR、 AR和MR头戴式显示设备, VR是由可视化计算、感知和网络构建的沉浸式三维虚拟交互环境。AR是在现实环境中叠加相关数字内容和虚拟信息的增强式体验环境。MR则是无缝融合了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三维可交互融合环境。

Web3.0交互层之XR:我国VR发展相对成熟

我国在VR设备的技术相对成熟。近年来, VR所涉及的三大核心技术:微显示、计算和光学系统有了质的飞跃。2021年我国VR市场规模达到278.9亿元。在AR技术方面,我国与海外的技术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年来AR设备在技术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光学系统方面,目前运用的衍射光栅光学装置的厚度大概只有10微米,十分轻薄。2021年我国AR市场规模为60.7亿元。

图表23:2018-2021年中国虚拟现实(VR)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CCID、IDC、前瞻产业研究院

图表24:2019-2021年中国增强现实(AR)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CCID、IDC、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交互层之XR:未来将与基础层、软件层深结合

XR技术随着5G、 AI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在技术和应用场景上有较大突破。未来,随着Web3.0时代的来临, XR技术的商用化将进一步加深,与基础层和软件层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带来更多的机遇。

图表25:XR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媒介360、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

Web3.0应用场景

Web3.0海外应用场景

Web3.0典型应用场景:金融、游戏、内容创作应用较多

Web3.0应用场景多样,主要有金融科技、游戏娱乐、社交模式、内容创作和文化创意等类型。目前,全球范围内, Web3.0在金融科技、游戏娱乐和内容创作方面的应用相对更具落地性。

图表26:Web3.0分布式应用模式价值闭环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海外应用之DeFi:峰值资产达2500亿美元

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Web3.0在金融科技方面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主要包含去中心化交易和去中心化借贷两种金融应用模式。不同于中心化的金融模式,DeFi中用户无需将资金托管至第三方交易平台,而是存放在智能合约创建的资金池中,按照协议约定的规则自动执行资产交换。2022年12月,DeFi市场总资产量为780亿美元左右,峰值时期超过2500亿美元。

图表27:Web2.0与Web3.0金融模式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海外应用之DeFi:交易模式降本增效

与传统金融相比, DeFi仅通过智能合约技术,普通用户之间就可以实现直接交易,实现传统金融机构各种功能,如衍生品、借贷、交易、理财、资产管理等,交易效率大幅提升,成本也对应下降。DeFi目前的发展瓶颈是实体经济如何通过虚拟的金融体系被所有人认可,从而实现大规模应用。

图表28:DeFi与传统金融差异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海外应用之DeFi:稳定币为核心应用

稳定币对DeFi至关重要,因为它将DeFi服务的风险/回报计算与数字资产的高波动性分离开来。金融互操作性需要稳定的价值交换价格,投资者期望金融服务有一个稳定的记账单位。除了稳定币之外, DeFi还有交易所、借贷、衍生品、保险和资产管理几大应用。

图表29:2023年DeFi稳定币市值(单位:百万美元)

注:统计时间为2023年2月18日。

资料来源:CoinCarp、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海外应用之NFT:内容创作总资产超千亿美元

常见的Web3.0内容创造分为创作者通过创作平台发布内容,创作者将内容铸造成NFT进行销售,创作者通过社交代币发行平台发布内容以获取代币奖赏三种业务模式。2022年12月, Web3.0内容创作市场总资产已达到1042亿美元左右,许多创作者单笔收入能够达到2万到10万。

图表30:Web2.0和Web3.0内容创作模式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海外应用之GameFi:Web3游戏规模突破百亿美元

从传统游戏到Web3.0游戏,游戏发行方和玩家的关系从企业与消费者转变为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在传统游戏中,游戏发行方为玩家提供游戏娱乐体验从而获取收益。在Web3.0游戏中,资产增值带来的收益由玩家、游戏发行方与通证持有者共同所有。游戏发行方不再独享游戏收益,而是从游戏内经济活动的活跃性中获取税费。玩家作为游戏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在获取娱乐价值的同时拥有所持资产的潜在增值空间。2022年12月, Web3.0游戏的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美元,与游戏资产相关的总交易量超过2000万美元。

图表31:Web3.0游戏与传统优势模式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国内应用场景

Web3.0国内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应用场景落地

国内在Web3.0时代的典型应用主要利用区块链进行细分场景落地,当前区块链已经形成了链上价值转移、链上协作、链上存证三种典型应用模式。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中,主要分类有金融、互联网和溯源等,其中金融类型占比为17%。

图表32:2022年中国区块链信息服务前十批备案分类情况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10月。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图表33:中国区块链主要应用场景分类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国内应用之数字藏品:不具备代币属性

不同于海外的NFT投资热潮,国内剥离NFT的代币属性,强调其在资产数字化方面的作用,称为数字藏品。不同于基于公链的NFT,国内数字藏品主要依托联盟链发行,合规要求更高。为防范概念炒作,国内数字藏品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二次交易,且只能以法币购买。目前,国内监管层面对NFT投资保持谨慎态度。NFT的法律性质、交易方式、监督主体、监督方式等尚未明确,并且存在炒作、洗钱和金融产品化等风险。

图表34:国内数字藏品与海外NFT区别

资料来源:PANews、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国内应用之数字藏品:单月发行总额最高破亿

国内数字藏品市场发展迅速, 2021-2022年单月发行数量和发行总额环比增势迅猛。2022年5月为发行总额单月最高,达到1.47亿元,发行量也达到496.9万峰值。

图表35:2021-2022年中国数字藏品发行情况

资料来源:Forechain、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国内应用之数字藏品:大型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

国内的数字藏品当前正处于探索和自我完善阶段,主要集中在腾讯、阿里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发的相关项目上。目前业内对数字藏品抱有很强的共识,市场潜力巨大。

图表36:2022年中国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排行榜TOP10

资料来源:蚂蚁数藏、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

Web3.0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发展周期

Web3.0发展周期:中长期与Web2.0共存

目前我国Web3.0发展路径不明朗,发展理念亟待理清,相关政策监管有待完善。预计Web2.0与Web3.0阶段将呈现很长一段时间的并存。

图表37:中国互联网技术行业发展周期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前瞻产业研究院

Web3.0发展趋势

Web3.0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并存

Web3.0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Web3.0仍需要相关技术、产业、用户认知、法律法规的推动及适配。

图表38:Web3.0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ND

Unishares是World United Digital Trading Platform Limited(英属维京群岛公司编号:2078949)旗下的全球首家web3.0数字股权交易所,定位全球首家独角兽股权交易所,通过搭建线上交易市场来促进未上市股权的转让流通,先后投资及服务的项目包括翱捷科技、臻驱科技、微众银行、微医集团、宏晶科技、晟矽微电子、地大信息、曼荼罗、美林数据、途虎养车、新向远、深蓝航天、事成股份……

首席接客官:老马

手机 : 19921333331

邮箱:justin@unishares.com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外滩中心

扫码加入硬科技投资群

目前Web3.0概念非常火,不过依然有很多同学不了解Web3.0是什么?以下内容,做个阐释,本文会涉及到三方面知识《Web3域名是Web3身份凭证》《IPFS是什么?看这篇文章就够了》《加密钱包是区块链生态的接口》。

首先Web3.0包含3个东西

  • Web3域名

-是去中心化域名,好处是不归中心化机构管,永远存储在区块链上,不会被下架或被取消。

  • 分布式存储服务器

-IPFS,去中心化存储,网页数据必须要存储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上,只要有节点存在,网页永远存在,可以一直被访问,不存在被关掉和拔网线的情况

  • 交互

-都是在区块链上进行的,包括社交、支付等。

我创建了第一个Web3网页,很简单你也可以

Web3.0指的是第三代互联网服务,他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存储在分布式存储服务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