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eb1.0到Web3.0,到底有什么区别?
最近有越来越多的新闻提到Web3.0,并且似乎也有不少创业的朋友投入到这样的项目里。始终保持对于新事物的敏感度,这样或许也不会错失太多机会。
刚好读到一本关于Web3.0的书,就想边读边做笔记,给自己和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扫扫盲。
Web1.0被称为静态互联网,时间上被认为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3年。
这个时期的互联网主要就是门户网站形式的,网民也不多,主要以浏览网站为主。盈利的模式是基于点击流量来卖广告。
Web2.0被称为平台互联网,时间上被认为是从2004年到2020年。
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内容生产和分发,比如吉力在写的这篇博客就是一种。当然,现在很火的短视频也是一种形式。
在Web2.0阶段,互联网开始从PC端向手机移动端转移,平台公司成为垄断者,腾讯、阿里、Google、Facebook等等,就是行业的垄断者。平台经济是这个阶段的特征。
Web3.0被称为价值互联网,时间上被认为是从2021年开始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但可以在网上读取、交换信息,还可以传递资产,还可以通过Token拥有互联网本身。
每个人都可以在计算、储存、资产等各个领域享受去中心化的服务,自己成为信息数据的掌控者、管理者、拥有者。这会极大地挑战现有的平台公司。
目前这个阶段被认为还处于早期萌芽阶段。包括吉力自己在内,目前应该还不算是Web3.0的用户吧。
Web3.0的特点有:
可拥有:用户可以掌握自己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及数字资产;
去信任:不依赖第三方中介机构运作
无需许可:代码开源、抗审查、可自由接入
全球化:资产在全球自由流动
互操作性:数据公开透明、开放共享
在Web3.0的话题下,又出现一些新名词,比方说:
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DID),意思是身份数据不再被单一的中心化机构所控制,用户可以自主管理自己的身份信息,但依然能够保证数据真实可信、也能保护用户私隐安全。
去中心化金融(Dencentralized Finance,DeFi),意思是,不需要中心化机构,就可以实现传统金融中的贷款、保险、股票、理财、外汇、衍生品交易等服务。
非同质化代币(NFT),可以用来标记特定资产的所有权,有可验证、唯一性、不可分割,以及可追溯性特征。
分布式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没有董事会,没有公司章程,没有层级制度,没有中心化的管理者,依靠民主治理,由参与者共同投票决策,决策后采用智能能合约自动执行。
元宇宙,在虚拟空间创造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的资产、数据、身份可以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不会被互联网巨头控制。
后续吉力也会继续做一些读书笔记,给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如果你对成为我的保险团队合伙人感兴趣,也认可我的价值观,欢迎加我微信沟通!身处港澳大湾区的朋友们,也可以约见面沟通喔!
免责申明
本公众微信平台吉力说所载的资料及说明只可作一般性参考资料来阅读。吉力说不会就文章内资料、或因使用此等资料之正确性、准确性、可靠性或其他方面所导致的后果作出任何保证或其他声明。吉力说有酌情权随时删除、暂时停载或修改本帐号上的各项资料而无须给予任何通知或理由。若资料内容涉及产品资料,一概只可作一般性参考且并非适用于各产品及服务的所有条款及细则。详细资料请参阅有关产品及服务之协议。
本文内容仅供内部参考及培训使用,并不构成任何法律、税务、投资或其他专业意见。
阁下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即表示阁下已阅读及同意接受使用条款及条件:
http://wangchenjie.com/terms-of-use/
多谢给吉力的打赏,作为给吉力分享的鼓励喔!也欢迎大家把喜欢的文章转发给自己的朋友们吧!
-
上一篇
香港区块链协会:Web2用户进入Web3只是时间问题,香港有望成为新的数字货币中心
-
下一篇
二、Web2.0:社交的互联网
进入2000年代中后期,Web2.0开始兴起。与Web1.0相比,
Web1.0、Web2.0、Web3.0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