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WEB视界-分享互联网热门产品和行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WEB开发 > 正文

WEB开发

Web3是什么?

1987web2024-01-12WEB开发202

你是否记得第一次听说比特币的时候?也许当时人们兴奋地讨论着一项会改变一切的新技术。也许你看着早早入市的人突然发了一笔小财,感到一丝落后的焦虑——虽然还不知道那笔钱可以怎么花,能拿去点很贵的比萨吗?也许你其实根本不关心,只是在想自己的公司是否应该制定加密货币战略,以防所在行业受到冲击。

比特币很可能在引起你注意(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的)之后不久就崩盘了。比特币的价值每隔一两年就会大跌,每次怀疑者都急着下定论说比特币已死,斥之为专坑死宅和坏人的骗局,至多不过是科技自由主义者和讨厌银行的人鼓吹的新奇边缘产物。比特币从未获得能与真正的科技公司比肩的发展,科技公司会围绕比特币展开竞争,然后就把这回事抛在脑后,继续发展自己的业务。

当然,比特币还会回来。

现在比特币似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关注的事物太多,很多人没有注意加密货币正在缓慢地渗入主流。直到看见拉里·戴维(Larry David)在超级碗广告中宣传,帕里斯·希尔顿(Paris Hilton)、汤姆·布雷迪(Tom Brady)和杰米·福克斯(Jamie Fox)等明星都出演了相关的广告,还有在迈阿密加密货币盛会时揭幕的仿照华尔街公牛造型的机器公牛——说实话,看着怪吓人的——这时人们才惊觉,当初的新奇产物、后来的投机利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

不过,加密货币只是冰山一角,加密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被称为分散式账簿,是由计算机网络(而非单独的一台服务器)保存的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永久且透明的信息存储方式。区块链现在有新的用法,比如创建数字契约记录独特数字对象的所有权。独特数字对象即非同质化代币(NFT)。非同质化代币在2022年迅速发展,仿佛凭空变出了价值410亿美元的市场。例如去年艺术家Beeple一幅作品的NFT在佳士得拍卖行以69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轰动一时。还有更神秘的比特币近亲DAO,即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如同没有领导者的企业:像企业一样募集和花费资金,但所有决策都由成员投票决定、根据预先编码的规则自动执行。前不久某个去中心化组织尝试购买一份美国《宪法》的稀有副本,筹集了4700万美元。去中心化金融(DeFi,旨在改造全球金融体系)的支持者游说国会,宣传没有银行的未来。

这些全部加起来就叫Web3。这个名字是一种方便的简称,代表重新布局网络连接方式的项目,用区块链改变信息存储、分享及拥有方式。基于区块链的网络,理论上可以消除信息控制、赚钱乃至网络及企业运营方面的垄断。支持者提出,Web3能创造新的经济、新的产品种类和新的在线服务,让网络重回民主,定义下一个互联网时代。Web3就像漫威世界的灭霸一样势必会出现。

果真如此吗?能源、资金和人才纷纷涌入Web3项目,这点不可否认,但重构网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区块链有其宏愿,但在称霸天下之前还面临着难以逾越的技术、环境、道德和监管障碍。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怀疑,警告说Web3充斥着投机、盗窃和隐私问题,而且中心化的吸引力和新媒介的激增已经削弱了去中心化网络的乌托邦式宣传。

与此同时,企业和领导者尝试了解这种迅速变化的状况中隐藏的潜力和陷阱——公司如若把握得当,可能获得可观的红利。很多公司试水Web3,部分公司大获成功,还有几家引人注目的公司发现自己(或客户)不适合这种水温。当然,大部分人还不明白Web3究竟是什么:2022年3月《哈佛商业评论》在领英网站开展的一项非正式读者调查中,近70%参与者表示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欢迎来到Web3的世界,这里是令人困惑、争议重重、激动人心的乌托邦,充斥着欺诈和灾难,民主且(或许)去中心化。你需要了解以下信息。

一、安装升级:从Web1到Web3

要在特定背景下看待Web3,先看一个简单的回顾。

最初有互联网:线路与服务器组成的实体基础设施,让计算机和计算机前的人们相互交流。1969年,美国政府的阿帕网(ARPANET)发送了第一条信息,不过直到1991年才出现我们现在的这种网络,用户凭借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统一资源定位地址(URL)访问静态网页。这是只读的网络,即Web1。

21世纪初期,情况开始改变。互联网的交互性逐渐提升,那是一个用户创造内容的时代,即读/写网络时代。社交媒体是Web2(也许你熟悉的名称是Web 2.0)的关键特征,Facebook、Twitter和Tumblr定义了网络体验。YouTube、维基百科和谷歌,与对内容发布评论的功能一起,拓展了我们观看、学习、搜索和交流的能力。

Web2时代也是一个中心化的时代。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使得胜者的地位显而易见,这些公司(其中很多已经列在上面)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和出售相应的广告,为自己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庞大财富。因此服务可以免费提供,用户一开始并不明白这种交易可能产生的影响。Web2也为普通人创造了赚钱的新方式,比如借助共享经济和成为网红——有时候能赚很多钱。

现行的体制中有许多该批判的问题:近乎垄断的集权企业往往无法负责任地行使权力,消费者意识到自己才是商品,对出让个人数据控制权越来越反感,而且所谓有针对性地推送广告只是脆弱的泡沫,对广告商几乎没什么作用。随着网络渐渐发展、中心化、为企业所用,很多人开始怀疑,未来究竟会不会更好。

于是我们有了Web3。支持者称之为根本上的更新,能够纠正Web2的问题和不正当激励。担心隐私问题?加密钱包保护你的网络身份。担心审查?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永久且透明地保存一切信息,阻止监管者突然袭击、删除惹麻烦的内容。中心化?你对自己所在网络的决策有真正的表决权。不只如此,还有一个颇有分量的筹码——你不是商品,而是主人。这是读/写/拥有型网络的前景。

二、那么Web3究竟是什么呢?

Web3的种子早在1991年就已经种下。当时斯科特·斯托尔内塔(W. Scott Stornetta)和斯图尔特·哈伯(Stuart Haber)两位科学家首次推出区块链——为数字文档加时间戳的项目。但这个创意直到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比特币出现时才扎下根。比特币由化名中本聪的发明者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金融危机的回应。这种加密货币及构成其基础的区块链技术原理如下:加密货币的所有权记录在共享公用账簿上,一名用户要转账时,由矿工解出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以处理交易,在区块链上增加一个新的数据区块,并获得新产生的比特币作为报酬。比特币链虽然只用于货币,但新出现的区块链会提供其他选项。2015年的以太坊(Ethereum)既是加密货币,又是可用于建立其他加密货币及区块链项目的平台。联合创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称之为一台全球计算机,计算能力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受任何地方控制。十几年后的现在,区块链网络的支持者宣布,新的时代——Web3——已经到来。

简言之,Web3是加密货币的延展,以新的方式将区块链用于新的目的。区块链可以保存钱包里的代币数量、自动生效的合约条款或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代码。区块链的运行方式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处理交易的矿工都会得到币作为激励。在像比特币这样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的链上,处理交易必须解开复杂的数学题,是一个有意设计为能源密集型的机制。而在出现较晚且越来越普及的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链上,处理交易只需要链上拥有权益的验证者认可该交易——这个过程明显效率更高。两种情况下,交易数据都是公开的,但用户钱包只能通过加密地址访问。区块链只能写入,可以添加数据但不能删除。

Web3和加密货币运行于无需许可的区块链上,没有中心化的控制,交易不需要用户信任其他用户,甚至不必获得任何关于对方的信息。这是人们谈起区块链时最常提到的一点。Web3是由建立者和用户拥有的互联网,由代币编织而成。风投公司a16z合伙人、Web3最早的支持者及投资者克里斯·迪克逊(Chris Dixon)借用Web3顾问帕基·麦考密克(Packy McCormick)的定义说。这是一件大事,因为会改变当下网络的基本动态——企业极力压榨用户的个人数据。迪克逊说,代币和共同所有权可以纠正中心化网络的核心问题:价值集合在一家公司,最终这家公司与自己的用户和合作伙伴斗争。

2014年,以太坊的伍德写了一篇奠基性的博文,概述自己对新时代的展望,称Web3是对当前网络用途的重新想象,但各方互动的模式截然不同。他写道,我们把要公开的信息发布出来,把要征求同意的信息放在合意账簿上,私人信息则绝不泄露。在他的设想中,所有交流都是加密的,个人身份是隐藏的,简言之,我们设计这个系统是为了以数学方式执行自己预先的设想,因为没有可以信赖的政府或组织。

之后这个观点逐渐演化,新的用例接连出现。Web3流媒体服务Sound.xyz承诺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待遇。基于区块链的游戏,如模仿宝可梦的Axie Infinity,让用户通过游戏赚钱。价值与美元、欧元或其他外部参照物挂钩的稳定币(Stablecoin)被称为全球金融系统的升级。加密货币已经作为一种跨境支付的解决方案受到青睐,身处动荡环境中的用户尤其欢迎这种方法。

区块链是一种新的计算机。迪克逊告诉我。理解个人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如何改变我们使用技术的方式花了几年的时间,区块链也正处于漫长的孵化阶段。他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可能处在Web3的黄金时代,所有创业者都进来了。Beeple拍卖出那种令人瞠目的天价,吸引了很多关注,但还有许多别的事情发生。我关注的绝大多数是更贴近生活的小生意。他说,比如Sound.xyz。Web2企业的关键指标是规模,更适合Web3的成功预测要素则是参与度。

迪克逊对未来下了很大的赌注。他和a16z从2013年就开始在这个领域投资,去年为Web3企业投资22亿美元,计划2022年投资翻倍。2021年致力于Web3代码的活跃开发者近乎翻倍,达到约1.8万人——放在全球总人数里并不多,但也十分可观。或许最重要的是,Web3项目已经成为时代精神的一部分,大家都在讨论,这点无可否认。

本文选自《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22年8月刊有删节,原文请参照《Web3是什么?》一文托马斯·斯塔克波尔(Thomas Stackpole)| 文托马斯·斯塔克波尔是《哈佛商业评论》高级编辑。王一冰|公众号文章编辑

姜孟君(笨总)MoWa价值共生系统创始人、产业元宇宙的发起者和倡导者、百大超级产业节点的赋能者、硅谷回国的前SAP

哪些公司会在Web3.0趋势下脱颖而出?为什么?

  • 下一篇

    AI时代的到来,给与Web3行业尤其是web3游戏提供了新的范式,无论是基于AI训练专属的智能NPC,又或者是通过AI技术的加持,让Web3游戏能够进一步通过AR等将游戏内容详实更进一步,AI还能够将Web3游戏的底层逻辑进行改写,从而让整个游戏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事实上,AI+Web3游戏的项目目前已经很活跃,比如早先的AI Rein、Mirror World等等。本期TrendX研究院以Move To Earn游戏SpaceCatch为主,为大家带来了三个AI为核心的Web3游戏项目。

    太空捕捉

    SpaceCatch 是由专业游戏工作室 Pixelfield 开发的下一代 AR&Web3 游戏项目,简单来说是一个 AR 版的 Move to Earn 项目。玩家通过进行运动来获得奖励—— NFT 助推器,玩家可以将这些助推器出售给其他不易进行过多体力活动或有不同策略游戏的玩家。

    步行上班等日常活动或慢跑、游泳或有氧运动等体育活动都会对 SpaceCatch 做出贡献,从而生成游戏中使用的 NFT 助推器。但 NFT 助推器不能直接从 SpaceCatch 本身购买;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身体活动获得或从其他活跃玩家处获得。

    整个游戏盈利理念是由每个玩家的体力活动和消耗的极大推动的。SpaceCatch的盈利机制并不是为了带来高投资回报率,而是通过各种盈利机制提供可持续的游戏体验,例如向其他玩家出售助推器、租用NFT、出售构建的化身等。

    AI时代到来!AI+Web3游戏持续火热,三个AI为核心的Web3游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