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号码即可进入Web3.0世界?上海树图与中国电信研究院合作研发“BSIM”卡问世
上海科技在近期推出
「科技时刻moments」系列
关注报道科技人在科技圈
探索与创新的硬核时刻。
如何将密码学的多种签名算法
转换成硬件逻辑的实现?
如何以一种不依赖中心化信任的方式
保证bsim卡丢失后能够安全的恢复私钥?
……
「科技时刻 moments」系列
bsim卡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基础科研端。
上海树图研究院cto伍鸣向上海科技介绍:攻克这些挑战需要对密码学知识和硬件技术的全面掌握,并且使用先进的多方安全计算技术来实现去中心化的私钥恢复。
这些在研发bsim卡过程中,
攻克科研挑战的时刻,
构成了伍鸣的
科技时刻。
目前,手机号和sim卡已经被广泛用作身份验证的工具,许多网站都将手机号作为用户名,并使用手机验证码来进行身份验证。web3.0的一项核心创新是私钥账户体系,但在web3.0的世界里,私钥管理的学习成本构成了一道门槛,阻碍了大多数普通用户进入web3.0世界。5月16日,上海树图研究院与中国电信研究院合作研发的基于web3.0的bsim卡(blockchain sim,简称bsim卡)发布。
此次创新成果bsim卡,与传统 sim 在外观上几乎没有区别,但存储空间比传统sim卡扩大了10-20倍,计算能力提升数十倍。
不仅在存储空间和算力方面大幅提升,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龙凡在此次发布会上介绍,bsim卡将区块链用户体验与sim卡深度融合,利用sim卡的硬件安全优势保护用户私钥,是一种安全又便捷的web3.0用户终端入口解决方案,可以让普通用户更安全便捷地参与web3.0世界,用户无需额外学习新的技能,只需像平时使用手机号和sim卡一样,就可以轻松地管理自己的私钥。这将为更多普通用户提供一个更便捷的web3.0世界的入口。
上海树图研究院cto伍鸣向上海科技介绍:bsim卡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基础科研端。科研的挑战包括如何将密码学的多种签名算法转换成硬件逻辑的实现,以及如何以一种不依赖中心化信任的方式保证bsim卡丢失后能够安全的恢复私钥。攻克这些挑战需要对密码学知识和硬件技术的全面掌握,并且使用先进的多方安全计算技术来实现去中心化的私钥恢复。
bsim 卡与传统区块链钱包方案对比
bsim卡的主要功能是在卡内生成和存储用户的公私钥,以私钥不出卡的方式进行数字签名,从而显著降低用户遭到手机上木马、病毒等恶意软件攻击的风险。除了基本的私钥管理和数字签名外,bsim卡还可实现加密存储、密钥找回等操作,甚至能在卡内集成传统的u盾功能。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王晔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上海正在区块链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的研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聚焦区块链创新体系架构、资源管理与监管、信任增强等主攻方向,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与隐私计算、数字身份技术融合发展,构建面向web3.0创新应用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区块链创新生态。此次上海树图研究院与中国电信研究院合作研发bsim卡正是上海优势科研力量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的创新成果。希望上海在web3.0领域上下游企业,能够积极参与该成果的迭代更新与创新生态建设,研发出一批web3.0创新应用,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据了解,在基于bsim卡的应用方面,目前上海树图研究院已规划和预研了数字资产管理、数字身份、手机三防(防欺诈、防骚扰、防丢失)、物联网终端等多种应用场景。
此外,上海树图研究院正在主导制订国际标准《ieee p3217: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for blockchain systems(区块链系统应用接口规范)》。目前,ieee p3217 标准的试行稿已于2023年2月投票通过并提交给ieee标准审核委员会审核,预计将于2023年6月正式出版。
来源:上海树图研究院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