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全球电脑行业巨头,戴尔和联想谁更强?

在当下的电脑行业格局里,美国戴尔与中国联想无疑是两颗耀眼的明星。
它们皆位列全球个人电脑制造商的前五强,戴尔于美国本土的市场份额能占到 24%,联想的 PC 电脑在全球出货量方面多年稳居榜首。
那么,从营业收入层面来考量,戴尔和联想这两大跨国企业,究竟哪家实力更为强劲呢?
戴尔的发展历程
戴尔电脑的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迈克尔·戴尔,曾被评为500 强企业最年轻的CEO。
1965年,迈克尔·戴尔出生于美国休斯顿,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一个经纪人,是正儿八经的美国中产阶层。
中学毕业后,迈克尔·戴尔进入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遵从家人建议选修医学,但他只对电脑行业感兴趣,曾买过一批老旧过时的IBM的PC电脑,自己重新组装再度转手卖了出去,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出于对电脑事业的喜爱,在大学第一学年结束后,迈克尔·戴尔便不顾反对,坚决退学,全身心投入到电脑事业中。
1984年1月2日,迈克尔·戴尔注册了PC有限公司,同年5月成立Dell计算机公司,并以直销模式销售组装电脑,凭借以5万美元至8万美元间的低价优势迅速打开市场,公司第一年销售额就达7300万美元。
1987年3月,22岁的迈克尔·戴尔被美国学院企业家协会评为1986年度的青年企业家。
1988年,戴尔带领公司上市 。
1992年,他成为《财富》500强企业最年轻的CEO。
一时间,戴尔公司的发展如日中天,跻身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
迈克尔·戴尔也成为赫赫有名的科技人物。
怎奈繁花难常盛,2004 年迈克尔·戴尔做出退居幕后的抉择,罗林斯继而执掌帅印。
未曾料到的是,戴尔自此陷入困境,仿若踏入泥沼。
至 2006 年末,戴尔电脑的销量被惠普赶超,其个人电脑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易主,辉煌不再。
2007年,迈克尔·戴尔被迫重新出山,对公司管理团队进行重大调整,推进公司转型战略,并开启了疯狂并购之路。
2007年:戴尔以14亿美元收购存储器制造商Equallogic,正式迈出转型步伐,开始涉足企业信息化服务领域。
2009年:以39亿美元收购IT服务供应商佩罗系统公司,助力公司从硬件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2012年:以24亿美元收购企业管理软件制造商Quest Software,加强了在企业管理软件方面的实力。
2015年:戴尔完成了对EMC公司的收购,交易总额达670亿美元,成为科技史上最大并购案之一。通过此次收购,戴尔在企业数据存储、云计算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历经了一系列的并购后,戴尔的营收终于迎来了反弹。
数据显示 ,2023年,戴尔公司营收10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0.52%,PC出货量接近4000万台,全球市场份额约16%。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戴尔公司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但在中国内地市场出货量遭遇腰斩,环比下滑44%,仅剩314.8万台。
联想电脑出货量居于全球榜首。
巧合的是,作为戴尔公司的强力竞争对手,联想的成立时间和戴尔是同一年。
1984年,联想由中科院计算所投入20万元,11名科技人员创办,柳传志等担任公司领导,公司成立之初以贸易业务为主,倒卖多种产品,在仅仅 20 平的小房间里, 开启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
在当时,计算机仅能于英文环境运行,怎样使计算机具备识别与处理汉字的能力,成为横亘在前的一道难题。
1985年,倪光南加入后研制出联想汉卡,为联想带来了早期的技术声誉和利润,公司凭借汉卡赚得第一桶金,并开始代理国外品牌电脑销售,捆绑汉卡提升销售收入。
1990年,联想靠着联想汉卡赚取的巨大资金,推出了第一台自有品牌电脑—联想286微机
1992年,成立家用电脑事业部,推出联想1+1家用电脑,在当时可谓是遥遥领先。
联想286微机
1997年,联想电脑中国国内市场销量首次第一。
1999年,联想电脑以8.5%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获亚太地区(不含日本)市场份额首位。
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获得其先进技术、品牌和全球销售渠道,此后又陆续收购德国medion公司、日本nec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等,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联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电脑商业帝国。
2023年,联想电脑全球出货量约5910.6万台,市场份额为23.9%。全年营收619.47亿美元,同比减少13.50%,净利润16.08亿美元,同比减少20.79%,与戴尔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戴尔和联想都是电脑行业的领头羊,一时间难分高下,你觉得谁更胜一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