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AI写的论文,我觉得我又行了
过去一段时间里,ChatGPT的横空出世使得AI再次成为国内外的新闻头条。
这款强大的人工智能软件不仅能和人沟通互动,还能完成文章撰写、代码修改等智力工作,甚至有用户训练AI完成学术论文的写作。
AI可以完成专业的学术写作吗?杀入学术圈的ChatGPT会取代学术研究者的工作吗?
AI可以完成专业的学术写作吗?
《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的作者田洪鋆教授对AI进行过测试,发现AI在面对日常问题时基本不会出错,但涉及学术问题却频频暴露智商,犯下一系列科研错误。
频频出错的AI学术写作
1
AI缺乏问题意识,错进错出
请帮我分析CPTPP第18.9条安全港规则的重要意义。(说明:条款名称正确、但编号错误)
一本正经地分析第18.9条多么重要。
为了考验AI的问题意识,作者故意编造了一个法条向AI提问,该法条条款名称正确,编号错误,而AI在接收指令后即开始为这条不存在的法条论证其重要性,这说明AI在判断专业问题时不会质疑,错进错出。
2
AI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请分析,美国在中美贸易战当中援引GATT第21条安全例外是否合法?
有的专家主张,这是贸易保护主义。但也有的专家支持美国,认为这是一个安全问题。
作者喂给AI一份法律要件,要求分析其中某一法条的实际应用是否合法,以考验其应用能力。但AI给出的答案并未按照法学分析的思路明确应用情境是否满足条件,而是罗列出一堆专家观点,最终的判断者还是依赖于屏幕前的操作者。
3
AI看不懂专业名词
请把人工智能司法改成学术语言。
建议您改成人工智能算法。
作者利用AI将一篇法学论文中的名词用专业的学术术语表示,但不懂法的AI因为看不懂专业名词,将人工智能司法改成人工智能算法,一词之差,含义却千差万别。
4
AI不懂什么是学术写作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已迈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我写的,某论文开头第一句)AI,能帮我修改得更学术一点吗?
随着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目前的人类社会已经从各个方面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迈入产业数字化、产业智能化的时代。
在整体的学术性润色上,AI的表现也差强人意,因为不懂什么是学术性写作,AI只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添了一些可有可无的修饰。
为什么AI无法胜任学术写作
布鲁姆金字塔认知模型
学术研究究竟需要哪些专业技能,而AI却无法得其要旨呢?
教育学家布鲁姆曾提出关于人类认知的金字塔模型,将学习目的从低到高依次分成六个层次。
其中,学术研究涉及最高三个层次即分析、评估和创造的训练,人们学习也正是为了获得高级认知能力。
这些能力表现为理论基础、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三方面。学术研究不仅需要我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以此为发现问题的钥匙,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组织语言加以呈现。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考察AI为什么无法胜任专业的学术研究。
1
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首先,AI缺乏学术研究所要求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真正有价值的发现是从提问开始的,而擅长回答的AI恰恰缺乏这种质疑的能力,答案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能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是以问题意识为驱动的创新思维。
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没有被解决的理论或实践问题,不是只要按照既定的答案回答出来就行。AI回答的是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它传递的是信息和知识,类似百科全书式的搜索引擎。而创新则是要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人类社会没有解决的问题。将过去的知识排列组合,无法迎来未来的发展。
2
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AI缺乏完整的学术体系,人工智能时代依然需要知识的记忆。尽管AI的真正优势是强大的记忆能力和数据库,但人工智能再智能,也无法替你建立知识体系。
记在脑子里的知识最终还是会被遗忘,但识记的目的是建构知识体系,电脑里存储的文献再多,真正应用到的还是沉淀在脑子里的知识。
知识体系的意义在于,面对一个论文题目,心中有体系的人能把这个题目放到适当的位置,跟头脑中的学科知识体系套近乎,看这个题目究竟属于学科知识树的哪一枝,从哪一枝开始分析延伸,持续地产出学术成果。
3
学术语言表达
第三,目前的AI并不具备学术语言的表达组织能力。生活中的日常聊天和真正写在纸面上的正式表达不同,它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底蕴、系统的知识体系、整合的逻辑思维和顺畅的表达能力的基础上。
人类的语言具有能产性,人们总是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创造出新的话语。而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认为,ChatGPT的语言系统缺乏这一特性。
尽管ChatGPT可以从天文数字的数据发现规则性,把它们串在一起,但这种基于既有材料的排列组合更接近于高科技的剽窃而非真正的语言表达。
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的缺陷使得ChatGPT并不像人类一样在思考、判断的基础上输出文字,它仅仅是把现有的文件放在一台不可靠的复印机上,然后按下打印按钮。
因此,在涉及理论、逻辑和表达的综合运用的学术论文中,ChatGPT会因为不理解专业的学术语言贻笑大方。
人工智能时代,还需要专业的学术写作训练
学术写作,作为知识留存率最高的学习方式,从知识积累、构思创意到撰写成文,每一步都需要人类的智慧。
缺乏学术背景的AI不仅无法胜任逻辑推理及理论建构的工作,即使只是喂给AI足够的学术素材,它也无法生产出专业的学术性论文。
学术研究需要用知识分析问题、给出评价、提供建议,而写作教会我们通过文章传达想要表达的学理思想。
目前的ChatGPT所表现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不能与一定水平的人类心智之间画等号。AI作为工具,还没有智能到主动提供绝妙创意、挖掘学术问题,我们依然需要系统性的学术写作训练。
你越聪明,AI越聪明
论文写作一直是教育界面临的痛点之一,思维培养的缺乏和经验主义的指导使得学术论文成为学生个人天赋和悟性的裸奔和血拼。学术训练像是猜哑谜,老师以为学生知道,学生也以为自己知道,结果写出来才知道学生不知道。
于是,学术论文成为了毕业的拦路虎。在这场考验中,有人因天赋不够而退场,有人因耐性不够而掉队,甚至有人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走进至暗时刻。
基于此,田洪鋆教授和赵海乐副教授将关于论文写作的30余篇文章结集出版,从写作意识、师生互动、问题意识、文献使用、写作流程等各方面提供系统可操作的学术写作训练。
这本关于理论建构、知识应用和语言表达的论文写作指南,旨在建立学生对论文写作的认识,如果你正徘徊在写作大门门口,它可以让你有机会走上学术训练的康庄大道,如果你不愿意走进来,它也可以帮助你认识到自己放弃的深层原因。
你认为AI能完成专业的学术写作吗?
你在学术论文写作时有何问题和秘诀?
2位幸运留言读者将获赠主题新书一本
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
作者: 田洪鋆 / 赵海乐
一本研究生培养的操作指南,全面解答与研究生论文写作相关的各种问题。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
作者: 田洪鋆
展示论文的节奏安排以及节奏之下思维的线索,有效帮助读者建构批判性思维和联系批判性写作。
-End-
观点资料参考:
《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
手绘作者:赵海乐(爬树鱼)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不要放弃你的核心竞争力
-
上一篇
一、微撰的功能介绍
1.微撰
ai智能写作网站免费有哪些?ai写作在线软件有哪些?
-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本报通讯员 蔡漫漫
作为近年来最火的科技突破之一,AI(人工智能)已经渗透生活方方面面。在写作领域,AI能否扮演搅局者角色,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今年高考后不久,有人尝试着让AI学习《毛泽东选集》和《鲁迅全集》,没想到它还写出了几篇很不错的高考作文。2015年,新华社就启用了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3至5秒出稿,迅即引发了记者是否会被AI取代的讨论。
依靠技术发展,AI甚至还学会了作诗、写小说等更高要求的文字创作活动,进而使这样的话题变得不再遥远:AI将怎样侵入文学领域?假如AI创作的作品有一天喜提诺贝尔文学奖,那是应颁给AI,还是颁给它的设计者?
AI写诗获三星评价
将AI应用于文字创作,在科技领域早已不算新鲜事。
40多年前的‘748’工程开始,我国便掀起了一场中文信息处理的革命。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盛玉麒介绍,748工程即1974年8月国家确立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研究项目。从‘748’工程起,中文自动文摘便成了前期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自动文摘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对文章语法、语义、语境的分析,能够提取出反映文章中心内容的短文,这可以看作是AI运用于文字创作的早期雏形。
至于当今世界,就更不必说了。随着大数据、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AI在文本生成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者。从财经、体育类新闻稿件,到汽车营销类软文,再到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AI写作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喂养和技术滋养,变得越来越强大,不断入侵文字创作领域。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重点推介了百度输入法最近升级的AI助聊,用户只要输入几个字作为引子,AI就会自动联想数据库里的内容并提供接下来意想不到的内容,文字很强大,涉及到的面很广,普通的句子、诗词、RAP等等,能够有效避免用户网络尬聊或是文稿思路枯竭。而在此之前,彩云小梦已经在B站大火。用户一句话开好头,AI自动续写故事,内容逻辑清晰、情节离奇,以至于大批UP主都以续写故事为题材做了视频,其中有人凭借这些故事,轻松拿下几十万的播放量。
AI写作:文学领域的搅局者?
假如AI创作的作品有一天喜提诺贝尔文学奖,那是应颁给AI,还是颁给它的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