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概念火爆大规模应用潮能否开启?
当前,元宇宙板块进入风口,加上虚拟数字人在主流跨年晚会频繁亮相,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和想象力。为此,虚拟数字人板块及相关概念股曾大涨,1月11日,虚拟数字人板块大挫,1月12日早盘则有所回调。
业界观点认为,虚拟数字人领域处于发展阶段,未来随着技术和内容丰富度的提升,也会在更多领域被应用。风头正劲的虚拟数字人,未来在商业化上有什么潜力,是否会跟人类抢饭碗?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邓伟强博士指出,虚拟数字人替代部分工作的趋势已不可逆,但虚拟数字人仍面对一些问题,譬如面对最大的突破点在于如何有感情,
虚拟数字人热度不断提升
1月1日,湖南卫视《你好星期六》迎来首秀,除了常规的明星组合,还有一位名为小漾的数字主持人。与此同时,2022年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虚拟人邓丽君现身舞台与当红歌手对唱。
借助这股数字主持人热潮,虚拟数字人也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轮浪潮。
虚拟数字人是指用数字技术在非物理世界中构建的具有人类特征的虚拟产物,其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以及多模态模型、语音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
事实上,早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布局虚拟数字人领域。2021年大年初一,由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打造的虚拟人物卡诺橙亮相北京台春晚。2021年4月,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以虚拟数字人形象出现在虚拟甲板上进行简短发言,更是引发人们热议。
据了解,包括B站、百度、科大讯飞、华为、腾讯、搜狗等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虚拟数字人技术,希望在虚拟数字领域能够开疆拓土,未来能在人工智能客服、虚拟主播、虚拟助手等方面有所布局。
此前,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上线不到一个月,凭借两条视频圈粉超500万,其妆容也引发众多真人博主相继模仿。而在虚拟邓丽君表演之后,其背后技术提供方股价在1月3日也大涨25%。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近一周虚拟人相关问题被提及141次,占近一年互动量的24.6%。
据《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一名90后女生小翼告表示,包括数字主持人、虚拟美妆达人这种虚拟人物给了自己很大的惊喜,他们惊艳的登场给了自己想象上的满足感,而且相较于真实的明星偶像,他们没有固化成某一类形象,也无需担忧人设坍塌的问题。
另一位80后女生小岳则表示,和过往真实的偶像相比,虚拟人物更像一个泥娃娃,缺少了追星的真实感。希望未来虚拟数字人更具情感,场景也能更宽阔。
偶像型和实用型的虚拟人
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在该领域有所布局,虚拟数字人的商业化潜力也有所显现。例如,芒果超媒推出了虚拟主持人YAOYAO,蓝色光标发布首个数字虚拟人苏小妹,浙文互联合资公司推出国风虚拟IP君若锦。
据了解,从功能上区分,虚拟数字人目前主要分为偶像型和实用型两种,偶像型在于背后IP的价值和衍生能力,实用性则着重于核心的技术能力。
此前,流量偶像频频翻车,有不少品牌就选择了偶像型虚拟人来进行品牌代言,这也成为偶像型虚拟代言人变现的重要方式之一。以AYAYI为例,已经与娇兰、天猫、安慕希、保时捷等知名品牌合作。
此外,平台会员费、直播打赏、塑造网红以及舞台出场费等也是虚拟偶像变现的方式,类似的IP包括美国主播CodeMiko、中国抖音网红阿喜、B站虚拟up主鹿鸣、日本虚拟模特Imma等。
从实用型来看,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增了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不仅能报道冬奥新闻,还能准确及时地进行赛事手语直播。从北京冬奥会开始,AI手语虚拟主播将全年无休,用AI智慧为听障朋友提供手语服务,让他们能够便捷地获取比赛资讯。
另外,万科2021年优秀新人——数字化员工崔筱盼也在算法的加持下很快掌握了流程和在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并以高于人类千百倍的效率进行各类应收/逾期提醒。
随着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虚拟数字人或将深入到工业、金融、教育等各行各业,帮助真人深度参与生产活动,让行业的运行更为高效。
是否会抢走人类饭碗?
近年来,人工智能替代一些标准化、重复性的工作已并非新鲜事,但虚拟数字人的出现也让人们开始担忧,高度拟人的交互体验,是否会导致人类失去更多的工作。
虚拟人可以全年无休,在职场上会不会对真人造成威胁?据《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显示,目前市场正处于前期培育阶段,虚拟主播和虚拟偶像是目前的市场热点。报告指出,能否提供足够自然逼真的相处体验,将成为虚拟数字人在各个场景中取代真人,完成语音交互方式升级的重要标准。
在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看来,此前大家的看法是机器只会取代单纯、重复、简单的工作岗位。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各种机器学习等技术,逐步威胁到人类的最后一个堡垒——复杂思维领域。而数字虚拟人的出现,也向人类的感情等领域发起了挑战。数字虚拟人具有不少优势,它不会有情感波动,不会出现各种丑闻,不需要薪资;可以根据需求一天工作24小时。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邓伟强博士指出,虚拟数字人的出现,令市场再一次加大对人工智能的寄望,无论是传统的客服,到面对面的会议,以至电影制作等各种应用场景,虚拟数字人已逐步改变原来的范式,可以预视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逆。
不过他认为,虚拟数字人面对最大的突破点在于如何有感情,即情感分析。目前,还有一些技术有待突破,企业间人工智慧企业的技术领先差距未见明显,因此随著5G的加速应用、6G的逐步到来,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和覆盖面将进入量级发展的阶段。
中国国际科促会科技产业投资分会副会长兼战略投资智库执行主任布娜新亦指出,人擅长的领域智能机器未必擅长,比如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从复杂现象中得到规律的能力,智能机器都很难做到。反过来,机器擅长的人也很难做到,比如将大量数据进行计算统计,未来,人机交互将成为必然,两者有机结合可能创造出更多工作岗位,人机交互作业形式也将释放人类创造力,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价值巨大的决策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