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WEB视界-分享互联网热门产品和行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工智能AI > 正文

人工智能AI

活动回顾DeepSeek还是DeepRead?且听中文系教授分解

1987web2025-02-26人工智能AI56

2月15日周六下午,一场关DeepSeek与DeepRead的探讨在上图东馆七楼展开。

活动现场照片

专业领域的学者如何看待AI技术的飞跃对人类写作的冲击?快节奏的生活中怎样维持整体阅读与碎片化阅读之间的平衡?上海图书馆联合中华书局上海聚珍,邀请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华经典百句系列图书主编陈引驰教授,著名红楼梦研究学者、人文教育推动者詹丹教授,及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贾雪飞编审,一起为读者答疑解惑。

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系列图书

中华书局出版

1

DeepSeek创作的水平如何?能超越人类吗?

陈教授曾要求DeepSeek用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风格给自己写一首词:

采桑子

墨痕浸透庄生雨,秋水文章。也寄疏狂,漫把心灯照汉唐。

松风吹散伽蓝雾,谁解苍茫?立尽残阳,一卷烟霞万古长。

陈引驰教授朋友圈截图

他评价到,因为要求写给自己,DeepSeek突出的做法就是迅速通过联网搜索将他的个人经历融入到诗词中。

我在复旦教授文学史,在道家和佛教方面都出过书。DeepSeek提到了庄生与秋水文章,秋水篇是庄子的。它还提到松风吹散伽蓝雾,伽蓝就是寺庙,与佛教有关。DeepSeek目前的诗词创作水平在同类产品里还是非常高的。

尽管陈教授认可了AI在记忆、知识广度和快速提供信息方面的创作能力,但在个性、思想性和创新性上,AI仍有所欠缺。

DeepSeek 分析能力强,但思而不学,有思路但信息的准确度不够。如果作为作业打分,我能打85或90分,但不够惊艳。真正的创造力和灵活性仍是人类独有的,人能做个性化的科学、学术突破。

詹教授也用手抄本和活字本《红楼梦》的区别类比了AI的创作能力。手抄本保留了方言,比如用方言来骂人要比用普通话骂人更有力量。活字本则使用普通话,如同AI一样,中规中矩,是保底的,但保底是对伟大作品的伤害。

同时,对创作者而言,创作的痛苦失去后,创作的快乐与意义也会失去。

2

如何看待碎片化阅读?整体阅读与碎片化阅读之间是什么关系?

詹教授分享了碎片化阅读的优势,有一本前苏联的书叫《奇特的一生》,书中描述了一位科学家如何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根据不同的路段、不同的环境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效率。大家读书也要劳逸结合,严肃厚重与消遣轻松并驾齐驱。

但仅靠碎片化阅读无法建立起独立的思考系统。

陈教授用树来比喻知识的建构,认为整体阅读与碎片化阅读之间就如同枝叶与树干,现在大家太忙,但根据兴趣去阅读形成知识树是有必要的,我们不要满地碎叶,而是让所有枝叶汇聚到树干上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同一领域的书就会越读越快。

詹教授用红楼梦举例,第一点是整体把握,第二点是具体深入,第三点其实就是主体建构,就是我们读书的关键目的。读《红楼梦》的目的不是为曹雪芹而读,曹雪芹也不需要涨粉丝了,对吧?我们其实都是在为自己读。如果读完后有所成长,这就是你的真正收获。所以整体把握也好,具体深入也好,最后都要归结到自己的主体建构问题。怎样来进行?你需要在前面两个基础上确立对自己的判断力,甚至对自己的反思,才能进行比较。

比如《红楼梦》中的命运观。英莲的命运在不同人物眼中体现出不同的意味,对读者来说,你就会产生思想的碰撞,对这几个人的立场都有理解,再确定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主体建构的过程。你的主体建构是不断地在具体的语境中,在不同人物的思想碰撞中慢慢建立起来的。这就是阅读整本书的好处。

活动现场照片

3

如何阅读和理解经典作品?

陈教授谈到,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去阅读经典,去受益。

你可以完全自由地面对它,你感受到什么,看到了什么,对每个读者都不同。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创造性的误解,你完全在你的语境下面,对一个文本、图像或视频都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只要对你有益就可以。

比如热映的《哪吒》,电影和《封神演义》原著是完全不同的,是完全重构的另外一个故事,但只要是创造性的,我觉得都是可以的。

詹教授谈到,孔子解读《诗经》时经常借题发挥,这在古代是很普遍的现象。经典的载体主要还是文字,所以阅读和理解经典作品时,还是要抓住文字,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比如草船借剑中的‘借’,我把这个字重新理解为双重含义,一是借用的‘借’,诸葛亮为了达到借箭目的,借了天时、地利、人和和物用。天时是大雾,地利是江面水路,人和是曹操多疑,不敢出兵,物用是草船。最后把天时地利人和物用全部整合起来,依此佯攻,这是凭借的‘借’。抓住了这两个词,就把草船借箭的精髓抓住了。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文字是关键。"

活动嘉宾与读者合影留念

相关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