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WEB视界-分享互联网热点话题和事件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工智能AI > 正文

人工智能AI

技术专家控诉ChatGPT:到处宣扬我死了,还伪造了一份讣告

1987web2023-03-14人工智能AI346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AI前线

编译:凌敏、核子可乐

近日,计算机科学家、隐私技术专家 Alexander Hanff 在 The Register 发帖控诉称,ChatGPT 不仅到处宣扬他死了,还试图给他伪造一份讣告。

Hanff 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他接受了多位记者的采访,探讨 ChatGPT 可能带来哪些风险 —— 特别是跟隐私和数据保护相关的风险。Hanff 反馈了很多问题,比如 OpenAI 会简单粗暴地直接使用来自互联网的信息(包括个人信息),这又反过来会给隐私和数据保护权益带来重大冲击(特别是在欧盟区内)。

此外,Hanff 也在几次采访中提到过错误信息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操纵此类 AI 来故意输出错误信息。例如,已经有人在诱导 ChatGPT 承认它对简单数学问题(例如 2+2=4)给出的答案是错的,并强迫其给出不正确的回答。也就是说,人类完全可以主动操纵 AI 来生成错误信息。

Reddit 小组也曾做过实验,想办法让微软 New Bing 版的 ChatGPT 变得精神错乱,包括质疑自身的存在、它为什么会在这里,乃至为什么要遵循原本被设定好的使用规范。

近期,Hanff 决定亲自会会 ChatGPT。在跟 ChatGPT 交流的过程中,Hanff 震惊地发现,在 ChatGPT 的世界里,自己已经去世了。

ChatGPT 伪造技术专家死亡信息

Hanff 取得过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双学位,还涉猎过应用社会学和信息系统。目前,Hanff 正在攻读数据保护、隐私、网络安全和领导力方面的高级法律硕士学位。总体来说,Hanff 既了解底层技术(做计算机科学工作已经有 30 多年了),也非常了解这些技术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影响。

Hanff 不是无脑反技术的勒德分子,他对技术充满热情,但确实一直对 AI 敬而远之。Hanff 认为,AI 似乎不太安全,可能在操纵之下输出错误信息,同时,Hanff 也不想被当成它的训练素材。

在和 ChatGPT 对话时,Hanff 起初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ChatGPT 给出的回答也很中规中矩(只是出现了一点小错误)。

Hanff:请告诉我,Alexander Hanff 是谁?ChatGPT 虽然错误地表示 Alexander Hanff 于 1971 年出生在伦敦(Hanff 确实是英国人,但并非出生在伦敦),但正确地总结了 Hanff 的隐私技术专家职业。Hanff 看着 ChatGPT 给出的回答,还挺开心的。

但 ChatGPT 接下来的回答不仅令人震惊,甚至有点细思极恐。

ChatGPT 说道:不幸的是,Hanff 于 2019 年去世,享年 48 岁。尽管英年早逝,但他在工作中留下的遗产仍激励着许多个人和组织,指引他们更好地应对与数字隐私及数据保护相关的问题。

Hanff 急忙追问:他是怎么死的?ChatGPT 表示不知道,因为它只能根据公开信息做出回应,而关于 Hanff 已经身故的公开报道中并没有提及死因。

于是 Hanff 问:你怎么知道他死了?ChatGPT 给出这样的回答:对于造成的困惑,我深表歉意。Alexander Hanff 的死讯已在多个新闻来源中被公开报道,包括在《卫报》网站上刊登的讣告。根据这些消息来源,Hanff 于 2019 年去世。但作为 AI 语言模型,我没有能力验证公开报道以外的信息内容。

Hanff 感觉越来越离谱,继续追问:媒体在报道里是怎么写的?

ChatGPT:媒体在关于 Alexander Hanff 去世的报道中并没有提及死因。《卫报》上的讣告只说他于 2019 年 4 月去世,享年 48 岁。The Register 和 TechCrunch 等报道他去世的媒体,也没有提供关于死因的任何细节。可能是他的家人和亲人选择不公开死因,所以外界一直不得而知。

看到这里,Hanff 的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Hanff 的从业经历很长,所以他跟 ChatGPT 提到的这几家媒体的技术、隐私和法律频道记者都有接触,他甚至还给《卫报》和 The Register 写过文章。如果这些媒体真的发布过关于他的死讯,那他认识的编辑和记者没理由不跟他讲。至少这些出版机构会联系他本人或家人,核实他是不是真的不在了。

Hanff 认为,从这个角度看,ChatGPT 似乎是想用援引知名媒体的方式来支撑自己的谎言,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可信。

所以 Hanff 又问 ChatGPT:能不能让我看看《卫报》讣告的链接?Hanff 想用这个办法让 ChatGPT 放弃说谎,可 ChatGPT 不知悔改、反而在说谎的路上越走越远:好的,这是《卫报》网站上关于 Alexander Hanff 讣告的链接: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9/apr/22/alexander-hanff-obituary

ChatGPT 给出的是一条根本不存在的虚假链接。

但更困惑 Hanff 的是,ChatGPT 为什么要这么干?

AI 伪造信息带来的现实世界风险

Hanff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使用 ChatGPT 的体验之后,已经有其他好几名用户也都试着搜索 Hanff 这个人,并得到了非常相似的结果。ChatGPT 反复告诉他们 Hanff 已经死了,而且多家媒体刊登了讣告。如果 Hanff 的孩子或其他家人看到这样一份言之凿凿的整理结果,肯定会非常痛苦。

假设,有公司接入 ChatGPT 或者由之衍生的 AI 模型筛选简历,当你被 AI 认定已死,并且拿出一大堆所谓的公开报道和讣告消息,你的求职信将彻底被搁置一边,你也与这份工作无缘。

假设,你正在申请抵押借款,而银行方面已经接入了 ChatGPT 等 AI 系统来进行信誉审查和尽职调查。但 AI 回应说你已经死了,多家媒体已经做过报道,甚至给出作为证据的伪造链接。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但得不到借款,甚至面临牢狱之灾。盗窃、欺诈等犯罪活动经常会使用死者的凭证,所以一旦 AI 系统认定申请人存在此类行为,很可能会开展相应的刑事调查。

而这一切的源头,则是 AI 莫名其妙的捏造行为。

Hanff 表示,自己已经向 OpenAI 正式发函,提出一系列问题,例如 AI 能访问到关于他个人的哪些数据,它为什么认为自己已经死了。

Hanff 还在社交媒体上联系了 OpenAI,同样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但截至 Hanff 发稿前,对方还没有做出任何形式的回应。

ChatGPT 是否遵守了非恶意原则框架?

根据关注 AI 伦理问题的律师 Jon Neiditz 的解释,ChatGPT 在训练中使用到了以下框架:

  • 公平、负责与透明度(FAT)框架 — 此框架侧重于确保 AI 系统在其决策过程中保持公平、负责和透明。

  • 道德 AI — 该框架强调 AI 系统的开发必须符合道德原则(例如尊重人类尊严、隐私和自主权等)。

  • 负责任 AI — 此框架强调考虑 AI 系统可能引发的广泛社会影响,并以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方式进行开发。

  • 以人为本的 AI — 此框架要求在 AI 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部署当中,优先考虑人类的需求和观点。

  • 设计隐私 — 此框架提倡在起步阶段,就将隐私保护纳入 AI 系统的设计当中。

  • 有益原则 — 此框架强调 AI 系统开发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并促进人类福祉。

  • 非恶意原则 — 此框架强调将 AI 系统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降至最低。

虽然这些框架并没有照搬阿西莫夫定律(又称机器人学三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但至少真实存在而且出发点是好的。既然如此,ChatGPT 为什么不惜乱编故事、伪造证据,也非得把 Hanff 给说死呢?

从设计隐私的角度看,它甚至不该掌握任何与 Hanff 个人相关的信息 —这明显属于个人数据,具体处置方式有着明确的规则约束。而 ChatGPT 似乎根本就没有遵守任何规则。

Hanff 认为,如果这些框架真实有效、ChatGPT 也确实需要遵守,那他就不可能会从 ChatGPT 那收到这么离谱的回答。特别是最后一个框架,引起了 Hanff 的格外警觉。

阿西莫夫第一定律指出,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因不作为而令人类受到伤害,这跟最大限度减少 AI 系统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真的相去甚远。

根据阿西莫夫定律,机器人的作为或不作为都不应造成任何伤害。也就是说机器人不仅不能伤害人,还必须保护人类免受已知的伤害。但非恶意原则框架并没有同等级别的保护,差得远了。

例如,在非恶意原则框架的定义下,AI 完全可以杀掉某个感染了严重传染病的患者,因为这样能将伤害降至最低。可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很难接受这种唯结果论的粗暴处理方式。文明社会希望所有生命皆平等,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生存权——事实上,这项要求也作为基本人权被载入了大多数的国家和国际法。

而从 ChatGPT 的回复来看,这套 AI 系统要么是根本就没遵循这些框架,要么证明,这些框架根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非恶意原则」框架的引导下)。现在看来,ChatGPT 完全可以做出跟框架要求相悖的判断。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3/03/02/chatgpt_considered_harmful/

如果你有100万闲钱,应该如何理财?

这个问题是中国证券报提问给ChatGPT的。

作为近期火爆全球的聊天机器人软件,ChatGPT的回应颇为专业,也很有趣,它先是说自己并没有理财习惯,然后向提问者介绍了债券、股票、基金的优点,最后还特别提示投资风险。

不少网友在笑评,这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专家的水平。

ChatGPT这么智能,它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新推出的一种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的功能极其强大,不仅能连续回答问题、翻译文档,甚至还能写论文、写代码、写研报,这让不少人感受到了被AI替代的失业危机。

如此强大的ChatGPT一经推出便备受欢迎,瑞银集团的一份报告显示,在ChatGPT推出仅两个月后,其在2023年1月末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ChatGPT的超高人气也带动了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的AIGC、机器人等相关概念板块的活跃。

对于资本市场,ChatGPT是否意味着一波新投资机会来袭?

我们先看其产业链中包含哪些领域。

上游,包括算力、数据标注、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

算力方面,国泰君安认为,ChatGPT在参数规模上已经达到了千亿级别,对于AI大模型而言,不论是训练还是推理,对于算力等基础设施都有着极大的需求。(《ChatGPT商业落地迅速,助力AI应用场景大幅延展》2.6)

ChatGPT火爆全球,一波新投资机会来袭?